根据该方案,未来1到2年时间里,武汉将全面推动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各试点项目。
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
谋划第四跑道建设
《方案》指出,继续加强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衔接,构建“35+15+30”(35条商务航线、15条货运航线、30条文旅航线)国际航空大通道。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升级。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,谋划第四跑道建设。完善货运区功能布局,推进航空物流园区综合提升和保税物流中心(B 型)工程建设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,实施武汉区域高空管制 中心和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工程建设。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三期扩建工程
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能级
武汉将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,适时启动建设阳逻国际港三期第5、6号泊位。加快阳逻国际港港口资源整合,提升外贸集装箱装卸作业能力。武汉将构建“江海直达、水水中转、铁水联运、沿江捎带、港城一体”水运体系,依托长江黄金水道,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能级。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和射线高速公路
实现出行直联直通直达
《方案》明确,武汉将加快提升中欧班列(长江号)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,继续加强西向、北向通道建设,探索发展南向通道。并加快高铁网发展。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、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。推动武汉至杭州、贵阳等方向高铁便捷通道纳入国家规划。加强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与邻近的长株潭、环鄱阳湖、中原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的延伸对接。逐步在武汉形成“两纵(京广、京九西通道)两横(沪渝蓉、沪汉蓉)两对角(福银、胶贵)”“超米字型”高铁网络。同时推动武汉都市圈出行直联直通直达。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和射线高速公路,推进武汉都市圈大通道、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、扩建工程,建成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、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、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。新建武汉至天门、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,实施京港澳高速武汉段、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改扩建工程,谋划形成以武汉为中心、辐射武汉都市圈的“七环三十射”高快速路网络,实现直联直通直达。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联动发展
实现快速双向联通
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。围绕武汉天河机场、鄂州花湖机场、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。加强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的联动发展,推动两机场之间的高速公路、货运专用道等通道建设,实现两机场快速双向联通。完善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。新建高铁汉阳站、武汉天河站、长江新区站等,形成“五主(武汉站、汉口站、汉阳站、武汉天河站、武昌站)两辅(武汉东站、长江新区站)”客站格局。进一步完善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一级物流节点和滠口、大花岭二级物流节点,预留阳逻、光谷、常福等货运站场建设条件,形成“1+2+3”三级物流节点网络。大力发展临港经济、临空经济、临铁经济,实施沪渝蓉高铁汉阳站、长江新区站等高铁枢纽建设,加快站区综合开发和“站城一体”发展。在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,和公交优先发展上,方案提出:打造以常规公交为基础、轨道交通为主体、定制公交为补充、水上公交为特色、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元交通网络。在特定区域探索运营自动驾驶的夜行公交、微循环公交。以配套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为重点,提高新城区线网密度。积极推动公交票价研究,推动公交优惠换乘政策延伸至新城区。编制武汉都市圈地铁城市规划,推动一批站城一体、产城融合的地铁TOD示范项目实施。
建立健全公交票价管理和调整机制,推动实施“全方式、全市域”的公共交通换乘优惠政策。到2025年,对现有公交专用道进行科学优化调整,在此基础上,再设计施划一批公交专用道,力争单向里程达到300公里。提升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,减少一般车辆对公交专用道的干扰,推进“公交专用道+合乘专用道”运用。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。中心城区重点推进毛坦村公交停保场、高新二路BRT停保场、白沙五路公交枢纽站、四新南路公交首末站等公交枢纽站建设,总规模31.7万平方米。每个副城设置2—4座公交停保场,新城区实现“一城一场”或者“一城多场”,满足公共汽电车停放保养需求。加大公交场站建设投资力度,到2026年,建设完成22个公交场站,新增公交停车位和充电桩1829个,为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化提供基础保障。建立完善公交场站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政策,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进行保障。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,到2025年,全面实现公交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100%(应急保障车辆、长途高速公交和部分农村公交除外)。同时,《方案》也明确了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机制、加强公交法规制度化建设和完善公交财政投入政策。